第三十一章:(1 / 2)

在秦晓去美国前,喻诺恩就在她的陪同下接受了Max他们艺廊的访谈。

Max把访谈的地点定在游艇上,他恶作剧般告诉喻诺恩:“如果我们艺廊的编辑问到了一些踩雷的问题,我相信你不会跳水游泳回去的吧?”

喻诺恩冷笑一声,“如果我不想回答也不至于在大冬天跳水吧?”

秦晓坐在沙发的另一边吃着薯片点头附和:“就是就是。”

Max白了她一眼,“吃你的薯片。”

已经准备就绪的艺廊编辑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女孩子,一直坐在一边默默地整理着手上的问题和设备,可能是因为上司坐在旁边看她做访问,她似乎有点紧张。

“Lawarce,请问我们可以开始了吗?”编辑说。

喻诺恩对她笑了笑,试图缓解一下她的紧张,“好的,开始吧。”

——编辑:“ Lawrence,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画画的呢?刚开始学画画的契机是什么?“

“不错,第一个问题就问到点子上了,现在的人都很八卦的,别人的童年、感情、家庭什么都想了解,这种问题观众就是喜欢讨论。“Max插话进来。

编辑不好意思地向Max笑了笑,秦晓说Max肤浅,“编辑只是问了很平常的一个问题,你就在极力推销这个问题问得好不好。”

喻诺恩默不作声地看着秦晓和Max,面无表情,秦晓和Max立刻闭嘴。

“我们继续。”喻诺恩对编辑说。

艺廊编辑对于喻诺恩的一个眼神就可以让别人闭嘴的威严开始敬佩起来,年纪轻轻创作出让收藏人极力想收藏的作品,而且为人态度还是那么的和蔼以及有威严。

——喻诺恩:“我大概5岁开始就去学画画,是我妈妈带我去的,她在小时候很喜欢画画,可是因为家庭条件太差,所以她就没有去学,这造成了她心中的一个遗憾吧,于是她就想让我试一试去学画画,看看我喜不喜欢,她算是对童年的一种弥补吧,想通过我去学画画而弥补她在童年时的愿望。”

——编辑:“那就是从5岁开始,你就一直学画画,一直到现在吗?”

——喻诺恩:“嗯,算是吧,其中7岁到8岁那两年因为身体原因就停了,到了9岁开始就一直学到现在。”

——编辑:“我们在看你的作品时,一开始看都觉得很温暖很治愈,可是看着看着就会让人有一种孤独感在里面,我想问一下你,你在创作时一般都会以生活为灵感还是说其实你是在表达某一种情绪呢?而这种画面创作是不是你特别要表达出来的?“

——喻诺恩:“我在创作这些作品前,生活上获得的灵感也是有的,但如果是在我的画里面看到了孤独感,我在想应该就是看的人内心也是孤独的人,我的很多作品只是在反应在人性感情的矛盾上,这种矛盾可能是亲情上的、回忆上的。”

——编辑:“到目前为止,你遇到过有很艰难的创作期吗?“

——喻诺恩:“太多了,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我要画的一个主题,是一个作业来的,而那个主题的导师一直不太认可我的创作的方式,被要求重画了很多遍,那段时间可以说是我创作以来最痛苦、最难受的一次,我其实都已经做好了放弃的准备,我不想让导师的意见影响了我对主题的自由创作,但也许是我自己的咬牙坚持感动了导师,他也尝试去了解我创作的初衷,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要吃安眠药才能睡觉。“

——编辑:“那遇到了这种这么艰难的创作期,你一般是怎样调整心情的呢?”

——喻诺恩:“什么都不干,等时间过,时间过了也许能把自己拯救出来,自己不能把自己拯救出来就会让身边的朋友把自己带出来,先把心情整顿好。“

这时秦晓和Max心有灵犀地点点头,互相向对方竖起一个大拇指。

——编辑:“Lawrence,你能分享一下当你的作品开始被人关注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喻诺恩:“一开始,我的作品是不被人太多的理解和接受的,因为作品太过于的关注自身的情感,没有太多的社会探究,缺乏了社会上的商业价值和可探索性。当我拿着自己的作品去跑画廊时,我被拒绝了很多次,很多次,米兰的画廊和艺廊有一半以上都拒绝了我,有一次很巧的机会遇见了一个策展人,他把我的作品推荐给一个在纽约的画廊,后来那家画廊就和我签约了,接着就是他们代理了我的作品。“

——编辑:“那据我所知,你这次在Swan画廊展出的几幅新作品是你以个人名义直接展出的,而且是你在亚洲的首展。“

——喻诺恩:“是的,我觉得Swan画廊有着十分专业的筹备团队和策展团队,所以我愿意把自己的作品放到Swan艺廊展出。“

——编辑:“接下来,你还有什么样的计划吗?”

——喻诺恩想了想,“暂时没有。”

——编辑:“画展很快就会结束,你有打算再让你的几张新作品放到其它地方展出吗?“

——喻诺恩:“不会了,不过除了那幅‘姜花’之外,其余的两张作品在画展结束后会送回纽约画廊,等有缘份的收藏家收藏。”

——编辑:“为什么那幅‘姜花’不出售呢?是否有着很不一样的意义。“

——喻诺恩:“是的,因为这幅作品是我为了纪念我妈妈而画的,她出身在南方的一个小镇,她的家后面有着葱翠茂密的山林,有一种野姜花也生长在山林的小溪旁,我妈妈从小到大都很喜欢这种野姜花,可是在市面上却很难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