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1 / 2)

张公案 大风刮过 4227 字 2021-05-20

静清的眼中掠过一抹异色,微侧首做悠然聆听状。

张屏继续道:“这些年,你查了许久,都没找到和王墓真实所在。姚家一直在被你观察监视,你一直没对他们下手。但眼下你急需找到和王墓,又解不开谜题,便就此种种,命手下故意做案,让姚家与官府帮你找到和王墓。”

先将姚家身世的秘密告诉姚氏兄弟中,年龄最小,最容易做傻事的姚庐。

姚庐理所当然地震惊异常,心绪大乱。但他却异常守信,没有将与叔父认亲的事告诉姚员外。

于是,姚庐便又被诱骗,离家出走,这次姚员外发现了姚庐无意或故意留下的种种字迹线索,知道与东真国有关,方寸大乱,派人去京城报案。

哪知案子误打误撞报到了刑部,王侍郎雷厉风行来查,犀利地抓住了假粮贩和奶娘两个爪牙,但冷静下来的姚家着力遮掩,王砚便忽略了慈寿姥姥抓少男这条线,把这案子当成了情骗案,没再往下追查。

“你还派人潜进县衙,故意翻找几十年前的卷宗,将其打乱,提示关键。”

务必事事井井有条的谢知县眼皮子底下的卷宗库居然顺序没排好,简直是天大失误。本来一下子就能引起谢大人的注意。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当时谢赋倒霉因这事遭罚,库管也没将这事上报。

“姚庐被绑一案不成,玳王殿下遭贬,你急需把握住这时机,便又令姚庐露出种种痕迹,姚员外决定去京城将真相告知府尹大人。你在他见府尹大人之前杀了他。这样做,一是需要以防万一,确认姚员外确实不知道秘密;二死在京城动静较大;三防止姚庐向他父亲说出了你的身份,姚员外再告知官府;四姚庐对你还有用,你骗他姚员外之死是官府所为,让他仇视朝廷,更死心塌地为你所用。”

静清微微笑了笑。

不错,这是朕的得意之作,难得汝这小小知县可看破。

朕不由喜悦。

“如你所愿,刑部王侍郎大人与府尹大人一同来查这件案子。你唯恐官府注意不到姚家的秘密,又故意让姚庐去偷书。”

姚府《青乌经》和《抱朴子》被窃这条线索,成为了查案的关键。

但顺出案情后,仔细一想,便能发现,这两套书在那时间失窃,既恰刚好,又没必要。

一开始,姚员外之死看似是凶手临时起意行凶,在其死后铤而走险偷书,恰刚好也给了查案的人一条线索。

可整个案情的真相是,偷书者即姚庐,姚庐早就知道了自己的身份,还假装了自己被绑架,藏着《青乌经》和《抱朴子》的书楼就是供他和两个哥哥读书的地方,他想看随时可以看。想拿走也有的是机会,为什么非要在爹刚死,官府的人正在赶来的节骨眼上再偷?

姚员外夫妇已经发现了他的秘密,姚员外上京都没有带他,把他关在家里。姚员外突然死在京城,跟着家里又丢了与身世秘密相关的书,姚夫人一定不用想就知道是他。

从任何方面来看,姚庐这一偷都完全没有必要。

除非,故意暴露。

果然,姚夫人虽没有狠心彻底大义灭亲,却也含蓄给了提示。

“这时,蒲离离相关的线索已经浮出水面,几十年前惨案再被翻出。你还故意在太后来上香的关键时刻在寿念山顶与衙门放火,令这案子闹得更大。因为闹得越大,查得越彻底。”

连太后都被惊动,与此案相关的所有官员便都没了退路,只能拼尽全力快快查出所有真相。

“丁威中计被抓后,你的另一个手下假粮贩出现的也太恰好,还带着书,如同有意送上门一样。”

假粮贩的所作所为在案子不分明时,也仿佛是一大突破。但理清案情后,顺着姚庐偷书的疑点,可发现,他同样在一个完全没有必要出现的时间出现了,落网,把蒲氏案最关键的线索送到了王砚手中。

“如你所愿,官府得到了姚家的《青乌经》和《抱朴子》,发现了蒲氏是和王墓的守墓人,而后开始挖蒲氏旧宅下的伪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