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十年级下 第二十五节 假期第一周(2 / 2)

我强调了一句:“我就是提醒,可能你觉得我有点啰嗦,下回不啰嗦了。”

儿子进屋之后,突然来了一句:“我刚才就是嫌你啰嗦,好了,不和你讲了。”

我说,“好的!”

-------------------------------------------------------------------------------------------------

反思整个过程。

我说的那几个字,触动了儿子的敏感点。说明儿子对于我的想法还是基于过往我的反应,他是有预判的,所以确定我是抱怨。但我自己想了想,好像没有“抱怨”,还是接纳他目前计划还没有订立出来;但是确实有些着急,因为数学啊,尤其英语啊我都在联系各个老师,但需要他自己愿意去做才行呢。

另外,我猜想,还有一种可能儿子自己也觉得要抓紧时间了,所以借着我这几个字,正好给自己一些正当的理由发泄一下自己的焦虑。

还有,就是当后面我表示我并不确定今天计划就能订立出来时,儿子是不是有些失望,他觉得我怎么能不确定呢,我怎么不相信他呢,既然你不相信,那我就干脆“破罐子破摔”,我就干脆能出来也不出来了。

他说的那些话确实是把责任推给我,你看,是你不相信我,所以今天计划就出不来了,不是我的责任。可是,我不接他的茬儿。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你不出来就不出来吧,反正也不影响我。

可见,过往我们俩的互动模式中有一种是我容易让自己成为受害者,变成儿子责任的推脱者,都是因为我才让计划不能执行的,从而他就逃避了承担的责任。

难怪儿子常说的是,本来我要学习的,本来我准备做这个作业的,本来我要努力的,但因为你,所以我就不想学习了;因为你,我就不想做这个作业了;因为你,我就不要努力了。都是因为你!

天哪,真的是这样,写到这儿,我突然有些恍然大悟了!

其实,是我的界限不清,责任不清,没有把儿子的责任还给他自己,而是一直把学习的事情担负在我自己身上,我以前是没有意识的。因为我想要他学习好,我太想要他的未来的道路上没有绊脚石;第二个,是我对自己的情绪处理不好,情绪来了,自己都懵了,完全无意识地去反应,于是就做了他责任的承担者。

可是,现在妈妈也成熟了,对责任承担的界限更清楚了,也对自己的定位更清楚了:我不是上帝,我不是救赎者,我救不了任何人,我也不能搬走儿子成长路上的每一块绊脚石,我也不会自视甚高,我能更加准确地看到我自己。

所以,对不起,儿子,你可以继续这么说,但是妈妈不会再帮你背责任了。而且没有情绪地平和地让你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妈妈不再是你逃避的替罪羊。这样,在你的成长的路上,妈妈就不会变成绊脚石了。

好吧,为我自己的过去感到可笑:一直以为我在努力地帮助儿子去除他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其实自己早已成为儿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呢!

好吧,自嘲一下吧,确实过去自己太自大,太自恋,太自以为是了!

-------------------------------------------------------------------------------------------------

2023.7.14

先说一下面谈之后,前两天儿子觉得一副特别可笑的样子,问我“xx老师说啥了?”

我开始没搞明白他说的是啥,后来明白了,意思是说“xx老师在和家长面谈时”把儿子和他女朋友的事情说得“天花乱坠”的!

他问我,“老师说啥了?”还说,“老师根本搞不清楚情况呢!”

他还表示,“我没有生气,就觉得很有趣”,还发出很大的“哈哈”笑的声音,不知道是真的高兴呢,还是掩饰他有一些尴尬。我觉得很可能是后者。

一下子我也说不出来,于是我说我想想。

他竟然回屋拿了个本子来,煞有其事地要记录下,我想恐怕是汇报给他的女朋友吧。

然后,我说了三点:一是老师说是师弟追师姐的第一例;二是老师说他们俩是互相促进的。在这一点上儿子追问了一下,说“已经是这样”还是“希望是这样”,我说“已经是这样”;三是说女孩明年要十二年级,要准备高考,而且女孩还有挺高的目标的,因此期待新的学期,两个人继续互相促进的。

然后儿子带着他的小本子回屋了,我想可能是和他的女友去商量了吧。

后来,关于这件事就没有听到他说什么了。

-------------------------------------------------------------------------------------------------

昨天下午,儿子突然告诉我说“有一个高兴的事没有和你分享”,说的是他体育考试跑一千米的事情。

他说,当时他一直落后,直到最后一秒钟超过了同学,拿到了第一,以3分28的成绩。

儿子很高兴,也洋洋得意的,我也表示他太棒了,很不错。

他接着说,本来就算了,但是因为有人在楼上看着,接着说了句:“你懂的?”

好吧,我知道了!因为有爱的力量,否则他就不打算追了,因为有人看着,于是追了,于是拿了第一。

当然,拿了第一,还是挺得意的!

-------------------------------------------------------------------------------------------------

一天晚上吃晚饭,我看到氛围还不错,于是告诉儿子说,还是要每天看点英语的视频,让自己浸泡在英语的环境里。

儿子开始翻旧账了!

“为什么你当时不让我用小爱?”(小爱是个学习英语的学习机,在儿子五六年级的时候,班上有同学学,他也想要,我没有答应给!)

“因为当时觉得用小爱不好。”

儿子问:“有什么不好?就是因为它是个电子产品呗?”

我说,“不仅仅是,还有里面的奖惩机制也不太好!”

儿子说,“那个时候我特别想用,你不给,现在,我已经对它没有兴趣了。你说,到底有什么不好?”

我说,“我记得,那个时候学校老师一起开会说到这个事情,一位英语老师说,他都不愿意教在家里学习小爱的同学,所以我们是讨论过这个机器的。”

儿子说,“这个老师又不教我!”

我说,“儿子,没有人做事情都是对的,而且任何东西都是双刃剑,当时爸爸妈妈只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判断,决定这个东西好不好,给不给你。”

儿子问,“那你现在觉得是利大于弊了?”

我说,“是的,我觉得现在你用是合适的。”

儿子继续翻旧账,“那电话手表呢?当时你上厕所离开了,又不给我一个东西可以和你联系的。肯定很多次这种情况。”

我说,“儿子,应该次数不多,因为通常爸爸妈妈和你三个人在一起,这种情况不多。”

儿子说,“但是,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心理阴影!”

我说,“是的,这个我承认,确实给你带来了心理阴影。”

最后,儿子来了句结论性的话,“你很固执,就是因为你固执,所以不给我用。你就都是对的吗?”说着,他差不多就要进屋了。

我接了一句话:“儿子,我承认我是固执的,而且我也不一定是对的,但当时我只能做出这样的决定。”他人已经进屋了。

我知道,他对此还是耿耿于怀,所以暂时我不提学习英语的事情了。

-------------------------------------------------------------------------------------------------

回望这些事情,儿子没有得到他想要的东西,比如小爱,当时说是学习英语,但其实是背后的游戏吸引着他;比如电话手表,说是为了沟通,其实本身是个电子玩具把他吸引……

之所以说带来心理阴影的事,其实并不是这些玩具本身,而是说因为没有和我连话的手表,导致他在车上等我,又担心车走,于是有了比较深的心理阴影……

是的,我承认,我承认给他带来了一定的心理阴影,这一点并不是我所愿,我愿意诚恳地道歉!

但是,对于那些他想要而没有得到的东西,作为父母,再来一次的话,我仍然会依照我对它们的理解,判断对于孩子来说利弊如何,才会决定给不给他。

我想,如果重来一次,大概率我还是不会给孩子买的,但是我会尽量陪着儿子,不让他经历担惊受怕的状况,让他没有这样的心理阴影。

后来,我和孩子爸爸沟通,也把这些事情再梳理了一遍:就是在儿子小时候,无论他要什么,我们都会依据自己的经验和其他人的分享决定这个东西是不是给他,所以势必有的东西他能得到,有的他得不到,他的欲望达不到,这是一定存在的。

而我们当时的判断也不一定正确,但是我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只是当时我们的状态决定了我们的措施。所以,即使儿子现在怪罪,我也接受,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所以就这么做了。

而因为行为不当给孩子造成的心理阴影,我是一定会承担的,也会真诚地道歉。

包括儿子说的我固执,我承认,我当时就是挺固执的,我坚持我的决定,那当然也是固执。

而且我也承认我不一定正确,但是我不责怪我自己,我也不后悔当时的决定。

另外一个重点是,如果儿子说因为当时你不给我小爱,导致我现在不想学习英语,对不起!这不是我的责任,我不提供小爱,不代表你不可以学习英语。所以,如果儿子要以这些往事作为他不学习的理由,我绝不承担这个责任!

还是,那句话,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与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