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太子舌战群儒(1 / 2)

在李承乾看来,高丽必须打。</p>

不管是为了自己的兵权,还是消除高丽的隐患。</p>

群臣不同意直接攻打,那就迂回一下,屯兵营州以备不需,这总行了吧。</p>

“太子不懂军事,陈兵二字又岂是这般简单。”</p>

“大军一动,则需粮草补给,后勤辎重,牵一发而动全身。”</p>

“高丽总有兵力数十万。”</p>

“陈兵营州,兵力过少则毫无用处,兵力过多,则消耗过大,耽误农事。”</p>

“暂且也未知那渊盖苏文,对我大唐是何态度,若其愿对我大唐称臣纳贡,太子陈兵之举,岂非是凭空滋生战事。”</p>

“我大唐乃礼仪之邦,天朝上国,如今高丽王新丧,趁其国丧之期举兵,是为不仁,有损我大唐威名。”</p>

“且说近两年,关中年景不好,收成锐减,此时动兵,百姓困苦,征调徭役便如雪上加霜,于穷兵窦武何异。”</p>

“依臣所见,应先派遣使者,出访高丽,探明虚实,再言其他。”</p>

褚遂良站了出来,朗声说道,话如训斥,半点面子也不给太子。</p>

当然,在这等军国大事上,别说是太子了,就是陛下,那也是一样。</p>

他的观点没有道理吗,不,很有道理,且条条是道。</p>

文臣在嘴皮子这块,还是很厉害的。</p>

有了褚遂良的开头,后面的臣子们就开始轮番上奏。</p>

大致都跟褚遂良的观点差不多。</p>

总的来说,陈兵是不可能陈兵的,真要打,那也是要高丽先动手,大唐才能出师有名。</p>

武将们其实是想打的。</p>

打仗对于武将而言,那就是建功立业。</p>

只是大部分武将在嘴皮上,可没文臣们这般厉害,稍说两句就是骂声一片。</p>

李世民微微低头,看了一眼太子,意思很明显。</p>

‘你看吧,朕也想打高丽,可你瞧瞧这局面,你能摆平不。’</p>

李承乾回了李世民一个白眼。</p>

每个人都想当诸葛亮舌战群儒。</p>

听起来好像很简单。</p>

可真要到了这场面,别说群儒了,一个都不见得能干过。</p>

这才是现实,诸葛亮又岂是这么好当的。</p>

当然,李承乾也不能惯着他们。</p>

“东汉末,扶余人建国之际,高丽不过数万户,总计不过十来万人,可称蕞尔小国,不足为惧。”</p>

“而后短短数十年,便开始袭击辽东之地,自东北而进,重建丸都城。”</p>

“隋末乱世,高丽侵吞我中原之土,多少中原百姓,隋朝将士进入高丽。”</p>

“至今,高丽从数万户小国,已然发展成八十万户之大国,口计三百余万,兵力三十万余。”</p>

“其辽东一地,多为山脉,易守难攻,高丽据城而守,占据险要关口,作虎吞中原之势。”</p>

“隋炀帝举全国之力征讨,接连三次尽皆失败,助长高丽嚣张气焰。”</p>

“如今的高丽,还是曾经的高丽吗。”</p>

“多少隋朝忠臣,将士,百姓,工匠,文人并入高丽,其农耕,军事,又哪里逊色我大唐。”</p>

“这还是疥癞之患?这已是我大唐心腹大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