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内官内侍等级(1 / 2)

刘若愚听到皇帝询问,整个人直接懵了。</p>

他根本不知道内廷哪个衙门负责授予散官,甚至就没想过这东西。</p>

直到当今皇帝提起,刘若愚苦思冥想之下,才想起洪武四年太祖定过内官散官。</p>

不过这东西定了之后,根本就没用过,历代先帝实录和《大明会典》,都没有相关记载。</p>

刘若愚甚至连内官散官的名字都记不起来,只能向皇帝道:</p>

“内官散官早就不授了,也没有人在意。”</p>

“内官请人写墓志铭,也只写太监等职位。”</p>

没有用过正好,方便朱由检设置。所以他直接说道:</p>

“以后内官用散官定品级,按太祖所定,有正四品中正大夫,从四品中侍大夫,正五品中卫大夫,从五品侍直大夫;正六品内侍郎,从六品内直郎,正七品正奉郎,从七品正卫郎,正八品司奉郎,从八品司直郎。”</p>

“增设正九品内宦郎,从九品内官郎。”</p>

“共有四个品级大夫,八个品级郎官。”</p>

“内官五年一迁,按资历授予,有年功可以减磨勘。”</p>

在内廷直接定下磨勘法,朱由检又向刘若愚道:</p>

“大夫可以担任太监,内廷有正式太监职位的,最低授予从五品侍直大夫散官。”</p>

“你是司礼监随堂太监,之前担任过正五品监丞,那就授予正五品中卫大夫散官。”</p>

“其他太监的散官,同样按品级授予。”</p>

给刘若愚授予散官,朱由检感觉自己一个一個授予太麻烦,又向刘若愚道:</p>

“内官监既然有内官二字,就要承担起内官任命的责任。”</p>

“拟旨,内官监原有机构整合为营造司,增设内官司,以提督太监统领,位在掌印太监之下。”</p>

“内官司设职官处、验封处、编制处、训练处等机构,以正六品典簿担任。”</p>

“职官处负责内廷人员考功黜陟;验封处负责内官散官授予和弟侄荫袭;编制处负责确定内廷编制人数,以及人员招收;训练处负责内官内侍培训。”</p>

“司礼监随堂太监刘若愚,暂时兼任内官监提督太监,掌管内官司。”</p>

把这个职位交给了刘若愚,刘若愚欣喜领命。</p>

以他的见识,如何听不出所谓的内官司,完全就是内廷吏部。</p>

职官处相当于吏部文选司、考功司;验封处相当于吏部验封司、稽勋司;编制处是要规范内廷人员招收、控制内廷人员数量;训练处就是培训那些刚进宫的人员。</p>

不过,训练处职能不完整,内廷最重要的培训机构内书堂,仍旧归属司礼监。刘若愚小心问道:</p>

“内书堂负责教导内官读书,要不要划在训练处?”</p>

朱由检瞥了他一眼,没有答应把所有培训职责都划在训练处,说道:</p>

“内书堂相当于内廷国子监,要归司礼监管辖。”</p>

“不过内官司有推荐人选的权力,可以推荐有年功的内侍,进内书堂读书。”</p>

“从内书堂学习数年毕业的,如果之前没有品级,就授予从九品内官郎,优秀的授予正九品内宦郎,到内廷衙门担任宦官。”</p>

“如果已有品级,经过至少半年培训结业之后,那就提升半品。”</p>

“所有太监都必须读书,毕业和结业考试要严格,不能再出现魏忠贤那种被外廷讥讽不识字的笑话。”</p>

然后,朱由检又唤来王文政,任命道:</p>

“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文政,兼任都知监掌印太监。”</p>

“都知监既有这个名字,就要相当于内廷都察院。”</p>

“其原有警跸清道职责,设立警跸司负责,仍旧归属都知监。原都知监掌印太监如果可用,就让他担任提督太监掌管警跸司。”</p>

这是降职任用,但是都知监掌印太监,绝对不会不愿意。因为以前的都知监甚不显贵,其人极寒苦,难以升转,被称为下下衙门。</p>try{ggauto();} catch(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