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从龙功臣(2 / 2)

可以说,朱由检对内阁的掌握,正在一步步加强。</p>

黄立极等内阁大学士是不是心有不甘不好说,但是他们在行动上却在配合皇帝。</p>

正因为这四人的顺从,朱由检才决定把他们留下来,强行把黄立极定为登极功臣之首,让这些人安心。</p>

别管黄立极等人有没有主动投靠,也不管以后会不会投靠过来,朱由检觉得现在这样很好。否则他还不知道找什么理由,削内阁的权力。</p>

如今,在常参会议制度下,内阁大学士和九卿的关系,正在被他一步步调整。朱由检不准备让内阁真正成为决策机构,六部等部门只能执行。</p>

现在内阁丢失了詹事府,无法掌握后续入阁人选。六部则有常参会议,有附属的各寺,还有部推权力。</p>

可以说,六部尚书正在按朱由检的想法,由部长向分管一摊的副总理转型,这是根本性的转变,拥有了一部分跨部门决策权力。</p>

以后的内阁如果不合朱由检的心意,他完全能撇过内阁,和六部尚书商议政事。票拟的事情也能通过先前调整的独立票拟权,让一位顺从的阁臣拟定旨意。</p>

韩这位以前当过首辅的大学士,到内阁后会发现内阁权力急剧萎缩。不知他对此是什么态度,如何面对这个局面。</p>

这对朱由检来说,是不稳定的因素,也是他不愿意把韩起复为首辅的原因。他需要黄立极再当几年首辅,固定这个改变。</p>

对韩这位不受掌控的大学士,朱由检已经有些头疼。面对一些东林党官员起复刘一、朱国祯要求,他当然是毫不犹豫地驳了回去。</p>

尤其是刘一这个人,在朱由检看来绝对不能起复,所以他拿刘一辞职的情况说事,向群臣道:</p>

“刘一坚卧不起,可见病得不轻。”</p>

“朝廷即使缺人,也没有让官员带病任职的道理。”</p>

“传旨,刘一以原官致仕之外,再加左柱国勋级。”</p>

“遣官去他家中慰问,让他好好养病。”</p>

这个旨意一出,群臣都知道皇帝不知为什么对刘一有了成见。当今皇帝在位时,刘一是不可能被起复了。</p>

而以刘一的年龄,基本不可能等到下一个皇帝。所以刘一的仕途,已经彻底完结。</p>

这件事情,让很多东林党官员心中一凉,知道东林党又损失一位大臣。但是让他们反对这个旨意,却真不好反对。因为皇帝的旨意是在加恩,还给刘一加了左柱国。让他养病更是关怀,是在关心臣子身体。</p>

谁反对这样旨意,就是要求皇帝必须启用“坚卧不起”的刘一。这种不合理的要求,有几个人会认同?</p>

甚至一些人暗自警惕,觉得以后不能随意因病乞休,否则皇帝把他们有病当真,那就真的病休了。</p>

至于另一位前任内阁大学士朱国祯,朱由检不起复他的理由同样很正当,那就是朱国祯已经七十岁。起复这个年纪的官员,不是优待老臣的道理。</p>

正要像对待刘一那样给朱国祯加勋级,显示自己优待老臣,朱由检却听到有官员提起,朱国祯正在修史。</p>

这让他大为警惕,担心朱国祯像一些文人那样,编排太祖成祖皇帝,所以他立刻说道:</p>

“朱国祯治学不倦,堪为文臣楷模。”</p>

“拟旨,在翰林院设国史馆,专门修订史书,以黄帝纪元注释原有史书年份。”</p>

“诸位都说一下,朱国祯应该给什么职位,让他在国史馆修史?”</p>

“以后朝廷官员致仕后仍有志修书的,允许申请去翰林院。”</p>

打算把朱国祯纳入国史馆,不让他私自修史。</p>

私修史书的事情,朱由检不打算放任。</p>

清初明史案,庄廷龙《明史辑略》底稿源自朱国祯《明书》。</p>

《书湖州庄氏史狱》:买得故相朱公国桢清美堂。</p>

朱国祯还著有《皇明史概》,把方孝孺被诛十族的事情,由文学创作纳入历史。</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