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权力的运用和分配(1 / 2)

朱由检之所以对李三才全面否定,是因为他最痛恨这种人的行为。</p>

以李三才为代表的部份文官,在夺权上很有一手。甚至还很会经营名声,得到朝野赞誉。</p>

但是细数功绩,这些人又没做出多少。例如李三才在夺取漕运总兵的权力之后,根本没有能力治军――</p>

漕军兵马十二万,沿岸一百多个卫所,在朱由检看来是很强的力量。但是在李三才等文官手中,基本上被废弃。</p>

所以在了解到漕运的现状后,朱由检坚持复设漕运总兵,并且使用武勋。</p>

这自然引起了文官反弹,户部尚书毕自严道:</p>

“昔年漕运总兵存在时,多有不法之事,随意役使军卫。”</p>

“而且久裁而复,应当从长计议。”</p>

朱由检仍旧还在气头上,斥责道:</p>

“漕运总兵纵有不法,也不会放任漕帮坐大。”</p>

“朕最痛恨的就是某些官员只知夺权,却从不思量有没有能力运用权力。”</p>

“但凡漕运总督能够好好治军,朕何至于在朝堂上讨论漕帮之事?”</p>

“漕运总兵复设势在必行,专门负责管理漕军。”</p>

“漕运总督兼任漕军护军使,下设护军都尉,协调漕军和沿途府县的关系。”</p>

这番话语让一些文官脸面无光,却又放下了心。</p>

因为皇帝复设的不是以前位在漕运总督之上的总督漕运总兵官,而是专管漕军的漕运总兵。两者的地位最多平行,甚至漕运总兵还低一些。</p>

文官夺取的漕运权力基本还在,只是分出了治军权力。</p>

所以他们对皇帝拿李三才指桑骂槐,指责一些文官的行为,只能默默听着。</p>

甚至一些人心里,觉得皇帝的评价没错,以李三才为代表的部分文官,就是那样的人。</p>

就连曾经为李三才辩解的刘宗周,这次都没有再辩解。</p>

顾宪成曾经把李三才和孔子相比,他的后继者钱谦益,此时也没有在这上面发言。</p>

在紫阁功臣和紫阁贤臣设立后,群臣现在大多都有了一点谱,知道什么样的事情,在皇帝眼中算功绩。</p>

李三才纵然名高,在抑止税监、体恤民情上很受赞誉,但是和其他功臣贤臣相比,却真的没有什么拿出手的功绩。</p>

皇帝对他的全面否定、甚至拿他做李化龙的反面,让一些臣子心中凛然,知道当今皇帝需要能干事的臣子。只有做出实事,才有名列紫阁的机会。</p>

朱由检发泄一通,告诫群臣用心做事之后,选择见好就收,不引起更大的反弹。</p>

接下来他和群臣议定,明确漕运总兵和漕运总督的职责。并且在下面设立三个协同督运参将和护军都尉,分别负责北直隶、山东、南直隶境内河段。</p>

对于三个参将,朱由检具体要求道:</p>

“三个参将要从漕军中挑选精兵,建立至少六千人的参将营。”</p>

“将来南北直隶、山东、河南等临近运河的地方发生变乱,朝廷第一个要调遣的,就是这三个参将营。”</p>

“以后他们要以运河为依托,训练快速机动能力。”</p>

把运河当做后世的铁路看待,朱由检不但没有废弃,还加强了漕运衙门的权力。设立独立的税务司、廷尉署、卫尉署等机构,负责税收和司法执法工作。</p>

并责令兵部尚书袁可立为三个参将营划定防区,制定地方出现变乱时的调兵顺序。设立航运公司,安抚和漕运有关的利益集团:</p>

“海运和漕运虽有竞争,却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p>

“纵然以后海运成熟了,运河也不可能被废弃。”</p>

“它的作用不止是运粮,还有调兵、运货、运人等用途。”</p>

“漕运衙门以后要设立运河航运集团,和沿途卫所合作成立航运公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