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枢密院机构和编制(1 / 2)

看到了火帽枪研制的可能性,朱由检迫不及待,在武英殿召开枢密大臣会议。</p>

这次会议,有袁可立等枢密院官员参加,还有施凤来、徐光启等有枢密大臣加衔的朝堂大臣。</p>

兵科给事中因为要审核有关军事的诏书和命令,所以同样与会。</p>

朱由检首先关注了枢密院成立的进展,尤其是各部组建。</p>

得知参谋部已经成立作战司,由杨嗣昌率领制定作战方案后,满意地点了点头,夸赞了袁可立几句:</p>

“枢密院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作战。”</p>

“作战司是重中之重,所有机构组建都要以利于作战为中心。”</p>

再次强调作战司的重要性,确定它枢密院第一司的地位。</p>

这个司的司长,现在是副总参谋长兼任,以后也成了惯例。</p>

除了作战司外,参谋部最重要的是通信司。</p>

作为主管军令的机构,通信司对参谋部至关重要。军事命令下发,都要经过通信司。它的下属机构,有机要厅、通信管理厅、通信兵训练厅、档案室,以及通信研究所等。</p>

朱由检原本打算把这个机构放在锦衣卫负责的情报部,但是被兼任总参谋长的袁可立争了过去。</p>

考虑到参谋部对通信的依赖,朱由检同意了这一点。打算让通信司负责正常军令,情报部负责秘密通信。</p>

除此之外还有职方司,是从兵部职方司转来的。相比原本的职责小了一些,主要负责舆图和军制。</p>

它的职责,可以看做编制司,确定各地军队的编制和防区。</p>

朱由检命职方司为各地军队确定番号,规定所有的营级以上编制,在原本名称之外,都要有数字番号:</p>

“《周礼》曰: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p>

“未来的大明军队,要按军师旅编制。”</p>

“军以一位数字编号,师以两位数字编号,旅以三位数字编号,后面再加一位数字,代表所辖的营。”</p>

“例如东江镇第一旅番号是331旅;它下面的第一营,番号就是3311营。”</p>

“以此类推,给所有营级以上军队编号。”</p>

“以主将姓氏称呼的营号,以后不准再用。”</p>

“枢密院以后要给各军授旗,不要因为主将改动就用新旗帜。”</p>

“下达军令的时候,也要以番号称之。”</p>

这是在军中淡化主将的影响力,枢密院官员以文官为主,自然十分赞同。</p>

袁可立又询问道:</p>

“若以边镇为师,军又如何设置?”</p>

朱由检对此早有考虑,回应道:</p>

“军非常设编制,只在大战时设置。”</p>

“平时还是以镇为最高编制,镇可以看做是权限更大、独立镇守一方的师。”</p>

“如今辽东在和建虏大战,辽东一带的兵马,可编为辽东方面军,撤销辽东镇编制。”</p>

“原辽东镇的宁远、锦州、塔山等总兵,麾下兵马可编为师。”</p>

“山海关和东江的兵马,仍旧独立设镇。镇的自主权力更大,平时独立管辖,只在大战时服从辽东方面军指挥。”</p>

这下群臣听明白了,皇帝这是在镇这一级之上,增设军级编制。</p>

军下面直属的兵马被称为师,外面独立镇守一方的则称为镇。两者级别一样,都由总兵统率。</p>

师和镇下面都设旅级编制,由副总兵转任的旅将管辖。</p>

旅下面设置的营,就是基本作战单位――</p>

这也是现在的枢密院,有可能管辖到的最低一级编制。</p>

李邦华负责京营整训,询问道:</p>

“边军如此,京营又如何如何编制?”</p>

“三大营和下属的参将营、游击营、佐击营等小营,应该如何改动?”</p>

朱由检这一年多早就摸清了京营的编制,回应道:</p>

“京营可称京军、禁军,以第一方面军称之,麾下番号以1开头。”</p>

“三大营看作师级编制,五军营、神枢营、神机营这三个旧称呼可以保留,正式番号为11师、12师、13师。”</p>

“三大营总兵和副总兵直接统率的兵马,可以编制为旅,最高统兵一万人。”</p>

“参将营仍是统兵六千,游击营和佐击营统兵三千,作为三大营直辖的独立营。”</p>

“李卿整训的时候,可以把这些营按甲乙两等区分。战力强的编为甲等营,营长可提升为参将甚至更高。战力弱的编为乙等营,营长由佐击将军、游击将军担任。”</p>

“明年西南兵马奏凯献俘后,朕会举行一次校阅,确定甲等营、乙等营。”</p>

对京营的整训,朱由检非常慎重。避免胡乱改动,造成人心不稳。</p>

所以他对京营的编制基本没有大动,只是加上数字番号。延续原有的办法,对京营进行整训。</p>

这样虽然不能让京营脱胎换骨,战力至少不会降。避免大改编制,短期内战力丧失。</p>

李邦华听到之后,心中已经有了底。知道皇帝暂时没有按巡捕营那样对京营大改的想法,只是让他整训。</p>

袁可立这时又询问道:</p>

“边军和京军如此,地方卫所又如何编制?”</p>

“还有各地督抚的标营,应该要如何编?”</p>

朱由检对此早有全盘考虑,回应道:</p>

“依朕之见,卫所体系和边防体系要明确。”</p>

“如今九边各镇,基本是总兵镇守、副总兵协守,还有分守、守备。”</p>

“这是总兵镇守体系,是边军常用的编制。”</p>

“卫所则早已成为兵源,指挥、千户这样的卫所军官,才能在镇守体系当把总。”</p>

“以后朕就明确,卫所主要是提供兵源,兼有守卫地方责任。”</p>

“卫所的军官、军士、军户需要服役的,编入地方防卫军。”</p>

“防卫军和边军一样,按总兵镇守体系任命官职,以后统称为边防军,由边防部训练管理。”</p>

说着,他转向兵部右侍郎秦士文,任命道:</p>

“边防部部长,由兵部右侍郎秦士文署理,加从二品枢密同佥衔。”</p>

“下设训练司、步兵司、骑兵司、炮兵司、车兵司、工兵司等机构,负责各兵种训练管理。”</p>

然后又向一众枢密大臣道:</p>

“以后地方都司,要和兵备道等护军机构合并,统一称为都护司,或者都护使司。”</p>

“都护使和布政使、按察使级别相同,统一定为正三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