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李时珍,李太医(2 / 2)

“歇息不着急,你这房舍上的条例出自何处,何人所写。”</p>

海瑞如实回答:“是淳安知县李青云所写,里面写着他所总结的而遏制瘟疫之法,淳安便是采用此法的。”</p>

李时珍来了兴趣:“有机会,定要与他交谈一二。”</p>

“与先生有同样想法的人还不少。”</p>

李时珍:“想来必然是个妙人,能琢磨出这些法子,只是这汤药,着实普通了些。”</p>

海瑞:“我是照着《千金方》上的方子抓的。”</p>

李时珍:“治病救人,讲究一个对症下药,这汤药就不要再煮了,我去开些其他的方子。”</p>

海瑞:“我立马去办。”</p>

这么一忙,就忙到了晚上。</p>

月亮升到了中天。</p>

李青云又送来了一批东西,还附带着一封回信。</p>

谭纶看着抖如筛糠的淳安衙役逃似的离开签押房,心中觉得好笑。</p>

“这李青云倒是热心,严世蕃让他顶替常伯熙做淳安知县,还真是失了算,找个机会,我把他引荐给裕王。”</p>

海瑞读着李青云的回信,神情认真。</p>

“信里面说什么?”</p>

海瑞将信摊开,递给谭纶:“李青云约了个日子,把淳安建德的丝绸大户,乡绅土豪都聚到一起。”</p>

谭纶来了兴趣:“你们要做什么?”</p>

“一个尝试。正如方才李时珍先生所言,对症下药,如今时局艰难,我们两个打算给淳安建德下一剂猛药。”</p>

谭纶大手一挥:“只管去做,郑泌昌何茂才他们如今投鼠忌器,浙江现在,我们说了算,至少在淳安建德是如此,但有一点要保证,浙江现在绝对不能乱起来。”</p>

海瑞:“这是自然,这件事还需要你帮忙。”</p>

谭纶:“怎么,请人这事,伱们两个知县的名头还不够用?需不需要我找胡部堂。”</p>

“邀请寻常乡绅,自然是够的了,但总归不够保险,省里面最好能有一道公文,总督署的亲兵也要留下几个。”</p>

谭纶迟疑一二,还是应了下来:“我自然是信得过你的,我走之后,自然会办。”</p>

“你这就要走了?”</p>

“时间比较紧迫,改稻为桑搞到眼下这个局面,是严党原来预料不到的,连皇上也预料不到。”</p>

海瑞接过话:“怕是所有人都预料不到。”</p>

谭纶:“但有一点是确定的,眼下东南将会有大变动,倭寇最近会有大的举动,东南会起大战事。”</p>

海瑞脸色如常。</p>

谭纶顿时诧异:“你早知道了?胡部堂告诉你的?”</p>

“李青云所说,他曾言,新安江大水之后,倭寇必然会趁机作乱,这一仗要打赢,就要用大钱,国库是空的,谁也接不了手,他们拿不出钱便会拿有钱的开刀。”</p>

“这个最有钱的人,就是沈一石,这个在之前将所有人都耍了一遍的沈一石。”</p>

谭纶的眼神顿时变得耐人寻味:“若是如此,我也不着急走了,须得和这李青云再聊聊。”</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