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郡国学校(2 / 2)

……</p>

徐州,不仅黄琬到了这里,何进也到了。</p>

何进考察恢复地方郡国学校的第一站是颍川。</p>

颍川私学最盛,但他的郡学却办得很好,受益的多为贫寒子弟。颍川太守李还会邀请颍川的大儒名士来郡学讲学,看起来分外美好。</p>

唯一的问题是郡学负责教学的文学等学识不如本地大儒,郡学的学生多向往私学,乃至于有身为郡学生却常在私学听课者。</p>

有问题,但可以接受。</p>

可是出了颍川郡,何进便感觉一地不如一地了。</p>

汝南郡是人口大郡,但郡学生的人数只和颍川郡相差无几,可实际上,汝南郡的人口比颍川要多上六七十万,这代表着每年多三个孝廉名额。</p>

汝南太守徐素有贤名,郡学生人数比不上颍川,但贫寒子弟的占比还是可观的,让何进对接下来的行程满是乐观。</p>

陈国学校虽然不太好,但因为曾经陈国相骆俊底子打得不错,也没到太离谱的地步。</p>

梁国相是曾经的青州刺史赵琰,他当初因为先帝东巡时治下闹黄巾而被罢免,后又被起复,他为人清廉,外加梁国人口不多,昔日遭水灾时处在上方,受灾情况算是偏轻的。</p>

同隶属于豫州刺史部的沛国情况差不多,只是土地、人口都多了些,沛相陈颇有才能。两处的郡国学校跟颍川没得比,但都称得上是有模有样。</p>

他在整个过程中除了警告一下陈国国相外,在王朗和邴原的劝说下,没有胡乱指挥,什么都没做。</p>

直到这时,何进都有些觉得刘辩派他来做此事是大材小用了。</p>

但他却没意识到,这一开始,便是巅峰。</p>

紧接着,他便来到了徐州。</p>

因为曾经四郡国遭灾的缘故,徐州近些年来一直在恢复生产的阶段,还有些当初逃难的人口在周边郡国有了生计后干脆不回来了。</p>

整体民生不佳,这四个郡国的郡国学校情况不好也就不出意料了。</p>

尤其是对于刚从豫州过来的何进来说,两处情况对比,差距过于明显了。</p>

王朗是东海国人,见此情况也是觉得无甚颜面。</p>

徐州刺史巴忙坏了,他前脚招待完持节的黄琬,后脚就忙不迭地招待前将军何进。</p>

面对眼前已经塌了一半的学舍,巴同样振振有词:“以前我求学时,条件更加艰苦,最后不也学有所成?”</p>

这话让王朗忍不住扶额,他和他的好友赵昱和张昭不喜巴,正是这个原因。</p>

节俭不是坏事,但并非什么时候都该一味地节俭。</p>

不过郡国学校之事涉及二千石,严格来说和刺史没啥关系,巴所言,顶多算是为东海相熙辩解罢了。</p>

可而今已然初夏,草木开始疯长,蚊虫开始滋生。这些早几年就因为大水而倾覆的学舍一直在这里,与巴的话相衬,竟有种讽刺感。</p>

也不知巴是否真心为东海相开脱。</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