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免二死刘文静(1 / 2)

楚祯的话让李清照,林黛玉,李世民,甚至朱元璋,都是一阵哑口无言。</p>

即便是朱元璋,当初也只是下达“孔庙春秋释奠,止行于曲阜,天下不必通祀”的圣旨,就遭到了天下读书人的群起反对,不得不取消。</p>

不得已,朱元璋后面只把孟子给请出文庙殿,依旧封孔子五十六世孙孔希学袭封衍圣公,并授曲阜知县职位,一如前代。</p>

而如今,楚祯却要把至圣先师的牌位给搬出孔庙,以长江黄河水清刷……</p>

“你小子比我做得还要狠!”</p>

朱元璋如此评价。</p>

李清照薄软的朱唇动了动,却又不知该怎么说。</p>

天下多少读书人,都尊崇孔子,奉孔子为万世师表,唐朝时,追谥孔子为文宣王、文宣公,宋仁宗时,又封曲阜孔家为衍圣公,世代袭爵。</p>

就她所知的文人士大夫,莫不是将孔圣人学说背得滚瓜烂熟。</p>

为何楚郎君偏偏……是了,楚郎君不看四书五经。</p>

李清照把目光看向那些书架,心中有些明白了。</p>

“我为什么说打倒孔庙?”</p>

楚祯看向林黛玉,说道:“在我们这有人写了个对联,你们可以听一听。”</p>

李世民,朱元璋,四人一起看来。</p>

“嗯咳,对联是这样的。”</p>

楚祯清了下嗓子,念道:</p>

“昨降蒙元,今降满清,何足道哉。方明白:善劝进家有余庆。”</p>

“朕的大明呢?!”</p>

朱元璋第一个不同意这幅对联。</p>

当初他派大军到曲阜,孔希学派曲阜县尹孔希章投降他,后世人写的对联怎么没包括他的大明?反而多了个满清。</p>

“大顺朝呢?”</p>

林黛玉也提出质疑。</p>

两个李没说话。</p>

李清照不知道蒙元和满清,但北朝沿用唐朝对孔子文宣王的尊称,西夏皇帝也尊孔子。</p>

“满清和蒙元是一样。至于林姑娘的大顺朝,我了解不多。”楚祯解释。</p>

“原来如此。”</p>

朱元璋立刻懂了对联中的讽刺意味,不禁笑起来。</p>

楚祯继续说:</p>

“下联是,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全都忘了。只记得:识时务者为俊杰。”</p>

“横批:世修降表!”</p>

楚祯话说完,李世民脸色古怪。</p>

前面对联写那么多,他没什么感想,也不知道元和清是哪个朝代,但横批“世修降表”,却着实把孔子后人给狠狠羞辱一顿。</p>

“金人来跪金,蒙古来跪元,到了近代,他们又把英王爱德华,德皇威廉两人的肖像,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请进孔府内。”</p>

楚祯语气平淡,但话中讽刺之意已经极其强烈。</p>

“英王、德皇是谁?也是元蒙?”朱元璋立刻问。</p>

“和吐蕃、吐谷浑类似,在西域大秦那边。”</p>

楚祯说道。</p>

“孔家又降了夷狄。”</p>

李清照如此说道。</p>

同为李姓的李世民,表情精彩。</p>

他此刻不敢说话。</p>

因为这事情说起来就太长了。</p>

简单的说,他祖父李虎、奶奶独孤氏的父亲独孤信,乃至杨广祖父杨忠等,都曾经是周朝文皇帝宇文泰的部下,称八柱国,十二大将。</p>

他奶奶是鲜卑人,但奶奶的母亲又是汉人。</p>

自魏晋乱世以来,天下大乱,王朝如水中浮萍,兴起又很快衰落,匈奴、鲜卑、羯、氐、羌等纷纷入主中原,隋以后,已分不清鲜卑与汉。</p>

比如他妻子观音婢,论理也是鲜卑族,但她八岁丧父,由舅父高士廉养大,到如今只记得几句鲜卑语,反倒写诗写文章比他还强。</p>

当然,他父亲李渊,祖父李虎等先祖,全都是汉人。</p>

他自认不是夷狄!</p>

“曾经学生们发起过一個运动,喊出句口号叫:‘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p>

楚祯轻叹口气,“儒学、儒教、儒家,现在人也基本不区分了,因为没多少人再专门学孔子学问,至多念得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p>try{ggauto();} catch(ex){}

不止李清照和林黛玉,连朱元璋和李世民都笑了起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