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那年九月(1 / 2)

小学伊始,正是七十年代中期。每天早晨正式上课之前,姚永忠都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背诵“老三篇”。响亮稚嫩的读书声,仿佛钢琴里奏出的许多美妙音符,从教室飞出,回荡在校园上空。</p>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p>

姚永忠虽然还不能明白伟人表达的意思,但是可以完整地背下来,这几篇文章也成为那帮孩子经典的语文启蒙教材。在校园琅琅读书声中,姚永忠和班里一些表现优秀的同学率先入队,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p>

T山大地震发生后,防震工作又紧张起来,课堂上老师们向学生传授简单的抗震知识,县里也经常开展一些演练活动。</p>

一个艳阳高照的上午,姚永忠正和同学们认真聆听老师讲课。忽然,一道凄厉的警报声响彻校园上空,打破了学校惯有的宁静。</p>

“地震啦!”在稍显迟疑的判断中,姚永忠跟随老师、同学冲出了教室。这时,整个校园已经乱成一锅粥,到处站满惊魂未定的学生。</p>

一阵恐慌之后,老师们互相查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当得知不是县里拉地震警报,而是一名高年级学生用卷起的课本吹出喇叭声、搞出一场恶做剧时,气得校长嘴哆嗦着大吼:“一定要严肃处理!”</p>

当天,那名学生就在全校师生大会上,低头作了深刻检查,成了名震一时的反面典型。</p>

那是不平凡的一年,发生了很多事。九月,由于防震需要,老师安排学生们把桌椅搬到操场上,在室外上课。</p>

九号下午快放学时,广播喇叭传来了低沉的哀乐声,知名播音员一遍又一遍播发着伟人逝世的讣告。</p>

在片刻静默后,从某个角落率先爆发出一声嚎啕大哭,继而感染了每一位师生,整个校园陷入一片痛哭的海洋。</p>

姚永忠也和同学们失声哭泣起来,不停擦拭着泪水,尽管不能像大人们那样完全理解彼时的情境,但是受到周边情绪的渲染,依然流露出失去至亲般的悲伤。</p>

过了十多天,姚永忠下午放学回家,看到两名陌生人人正在和爸妈交谈着什么。</p>

“大哥、大嫂,学民同志的情况,大致就是这样,你们看看还有什么要求?”</p>

“郑干事,家里没有啥要求,感谢首长们对他的关心、培养和照顾,过几天,我去部队对接,把这件事情处理好,谢谢!”</p>

把客人送走后,姚学庭愁眉不展,陷入了沉思。</p>

弟弟姚学民前年入伍,刚开始在部队表现很优秀,无论参加军事训练还是参与文体活动,都非常积极活跃,还写得一手好材料,得到连长和指导员的欣赏,重用他担任连队文书,这也让家人们很是欣慰,对他的前途充满期盼。</p>try{ggauto();} catch(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