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逃兵(1 / 2)

晚唐长歌 寿王 1848 字 3天前

宋州城外,起义军中军大帐。</p>

黄巢负手而立,望着帐外雨后的天空,说道:“我们三成的攻城器械落在了宋州城下,官军又在清理护城河,十天之内,我们很难再大规模攻城。”</p>

一旁黄巢的弟弟黄邺道:“据斥候来报,平卢节度使宋威已经带兵来援,再等十日,我们未必能攻下宋州城,反倒是会被官军围剿。不去撤兵另去他处。”</p>

黄巢若有所思,问道:“去哪里好?”</p>

“这……”黄邺一时间无法回答。</p>

不止黄邺,黄巢自己也不知道该去哪里。</p>

山东、河南、河北一带,他们能抢的都抢了一遍,剩下的全是硬骨头,也就宣武军看起来好欺负一点。</p>

“依我看来,宋州还是得打。”黄巢的另一个弟弟黄揆起身说话,“我们围城一月有余,耗费了大量精力,消耗了许多物资,上千义军弟兄丧命于此,现在我们想走,底下的义军弟兄恐怕也不愿意走。”</p>

先锋将孟楷接道:“某也觉得不能放弃攻打宋州城,若能大胜拿下宋州,天下震荡,起义军的声势会更加浩大,若是失败,那时再走也不迟。”</p>

这三人开了头,其他起义军将领也纷纷表达意见,总结下来,就是小部分人想走,大部分觉得要继续打。</p>

只有朱温一直没有说话。</p>

黄巢待其他人说完,随口问朱温道:“朱三郎以为如何?”</p>

朱温想了想,道:“宋州的高官富贾,都在宋州城里。”</p>

黄巢点点头,立时下了决心。</p>

宋州城必须接着打!</p>

黄巢回身坐到帅椅上,问道:“我们的军粮还够吃多久?”</p>

黄邺回道:“已经派人去宋州城外周边征粮,坚持一月不难。”</p>

黄邺嘴上说的是征粮,其实就是抢掠。</p>

起义军自起义以来,一直流窜作战,并没有固定的大本营,因此也就没有固定的物资供给,所吃所用,都是走到哪儿抢到哪儿。</p>

黄巢对这些事一清二楚,也知道这和他当初起义的初衷有些违背。</p>

毕竟,他起义的原因虽然更多的是恨,但也带有三分义。</p>

不过走到现在,恨也好,义也罢,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他虽然是起义军的头领,但起义军也变相裹挟了他,他已经身不由己。</p>

黄巢接着问道:“宋威不日便到,诸位可有应对之策?”</p>

黄揆率先回道:“宋威向来轻视起义军,加之我们去年为他所败,他一定十分骄傲自满。兵法云,骄兵必败,我们只要在野外迎敌,诈败设伏,必能得胜。”</p>

孟楷道:“某附议。”</p>

黄巢看向朱温。</p>

朱温对上黄巢的眼神,道:“职部也附议。”</p>

黄巢点头,道:“那就这么办。”</p>

……</p>

宋州城里。</p>

李安被任命为伍长,按军制,五人为一伍,李安手底下应该有四个小兵。</p>

不过,前任伍长投敌时,顺走了两个,还有一个害怕被牵连,自己逃跑了。</p>

因此,李安这一伍,只剩下一个小兵。</p>

此时,李安正和唯一剩下的小兵相对而坐。</p>

李安看了看小兵的毡装(类似于包袱,包袱上写有个人信息),又回头打量了小兵一眼,见他年龄和自己相仿,大头方脸,身材高大,语气略带惊讶的道:“你叫杨师厚,颍州人士?”</p>

“是。”杨师厚连忙点头,眼神里闪过一丝惊慌。</p>

李安敏锐的扑捉到了杨师厚的情绪,脑海里回忆起关于杨师厚的历史记载,在心里暗暗分析。</p>

历史记载里,并没有说杨师厚有早期从军宣武军的履历,他一出场,就是李罕之的部下,之后跟随李罕之先后加入黄巢、诸葛爽、李克用等势力集团,最后抽身,投奔了朱温。</p>

李安前世读这段历史时,就很好奇,宣武军治下的颍州杨师厚,为何早早跟了陈州的李罕之。</p>

现在,他有点眉目了。</p>

杨师厚极有可能就是这段时间逃跑,遇到了李罕之。</p>

于是,李安大胆猜测道:“你今晚想逃,是吗?”</p>

杨师厚吓了一跳,连忙摇头,道:“没,没有。”</p>

李安冷冷道:“按军令,逃兵斩!你若不实话实说,我只能上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