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对勋贵的征税(1 / 2)

皇帝增加爵禄和爵田的表态,让大部分勋贵感到欣慰。</p>

但是这件事还没有定下,因为皇帝私底下的许诺不算,爵田最终多少,需要朝堂决议。</p>

朱由检在众多勋贵散去后,留下了英国公张维贤,询问道:</p>

“各家都有多少庄田?”</p>

“爵田定在多少他们才满意?”</p>

英国公张维贤斟酌了一下,说道:</p>

“万历九年议准,勋戚庄田,五服递减,勋臣止于二百顷。”</p>

“戚臣有的多至七百顷,至五世,止留一百顷为世业。”</p>

“但是京中勋贵,庄田大多超过这个数。天启年间魏良卿被封肃宁伯的时候,被赐庄田七百顷,晋升肃宁侯加赐三百顷,晋升宁国公又加赐一千顷,一共两千顷庄田。”</p>

这个数字,让朱由检咋舌,认识到为何几乎所有的勋贵都不满,以至入宫请求。</p>

实在是按爵禄数字定下的等额爵田面积太少了,伯爵就是按一千亩爵田计算,也几乎只有他们二百顷庄田面积的二十分之一。</p>

可以说,如果按这个数字执行,各家绝对要大出血。即使给家族的旁支子弟分田,也分不完那么多庄田。</p>

不过每家都是二百顷,在朱由检看来也实在太高了。更别说他们拥有的庄田,大多还超过这个数。</p>

所以他的心中,还是坚持自己提出的五倍。认为这数字,对勋贵已经说可以。</p>

但是当前的现状是,他需要依靠勋贵世官掌握武力征收有产税。而不是对勋贵征收有产税,把他们逼到对立面――</p>

那样反对有产税的力量就太多了,甚至有可能威胁他的皇位。</p>

而且张维贤还提到其它事,让朱由检更加认识到,对待庄田要谨慎:</p>

“勋戚庄田虽是官田,有的却可以称为私田,已为家族世业。”</p>

“但是有的却只享受租税,每亩征银三分,每顷地每年上交三两银子。”</p>

“这些庄田的性质,不可一概而论。”</p>

“而且除了勋戚之外,诸王、公主、大臣、内监、寺观皆有庄田,请陛下慎重行事。”</p>

朱由检听到这里,感觉更是棘手,也认识到大明田土制度的复杂性。</p>

庄田最初都是皇帝赐的,名义上也属于官田。</p>

但是得到赏赐的人拥有庄田的时间长了,有的就慢慢化公为私,当成自己的私人田地。</p>

但是还有些庄田赐下的时间不长,现在还是征银。</p>

例如福王被赐的二万顷庄田,就是只享受租税,而且是地方官代收,经常被官员拖欠。</p>

所以张维贤提醒,不能把庄田一刀切。</p>

而且庄田的拥有者,也不止是勋贵,宗室、公主、朝堂大臣、内廷太监、寺庙道观……都曾被赐庄田。</p>

如果处理不好,会引起这些人的普遍反对。</p>

所以朱由检思索之后,决定道:</p>

“爵田一定要有,而且要交贡赋。”</p>

“张卿回去后可让各家上报私田数量,朕会酌情为他们确定爵田。”</p>

“以之前定下的五倍数字为基准,超出爵田的私田可以给家族子弟分一分,爵田不够的向其他勋贵买一些。”</p>

“收租税的庄田仍旧可以享用,每亩由司农寺征银三分。”</p>

又颇是感叹地道:</p>

“朕明明是让户部向大户人家征税,限制他们的田产。”</p>

“但是有些官员却不甘心,向朕的皇庄和你们的庄田收税。”</p>

“朕不得已做了这个表率,你们这些勋贵也要以身作则,不让官员找到抗税理由。”</p>

“哪一家勋贵有损失,朕都可以补偿。”</p>

“将来划分封地时,可以十倍、百倍补偿给他们。”</p>

这番话语,张维贤即使觉得不实,也感觉颇是舒心。</p>

皇帝能说这些话,至少表明是站在他们一边的,只是为了向文官大户征税,才不得已让勋贵做表率――</p>

勋贵如果想与国同戚,就得体谅皇帝。</p>

不过对于封地,张维贤着实有些犹豫。他以为皇帝不知实情,半是提醒半是试探地道:</p>

“陛下,各家勋戚富贵已久,大多不愿前往海外。”</p>

“臣以为可选择周边更近的地方,让愿意出京的勋贵世镇。”</p>

这番话让朱由检皱起了眉头,同样有些忧心。</p>

因为直到现在,除了武清侯、新建伯这样犯错的勋贵外,他都没有想好用什么办法逼勋贵迁出去。</p>

要不然也不会给勋贵确定爵田,锁死他们的发展余地。</p>

所以他很是疑惑地询问道:</p>

“勋贵为何不愿意迁出去?”</p>

“自己拥有一个藩国做封君不好吗?”</p>

“以后藩国的土地和赋税都是他们自己的,朕只分享十分之一赋税。”</p>

“这个条件难道还不够好,他们到底想要什么?”</p>

张维贤闻言哑然,感觉当今皇帝有些天真。</p>

外面的藩王再好,又怎么比得上大明勋贵?</p>

君不见永乐年间的时候,还有一些国王连国家都抛弃了,就是为了前来大明定居。</p>

勋贵在大明过得这么自在,哪里愿意舍弃家业去海外开藩?</p>

也只有那些被皇帝追赠爵位、不去海外开藩就无法获得世爵的,才不得已去海外开藩。</p>

但是也有很多功臣后裔没动弹,估计是宁愿不要爵位,也不迁往海外。</p>

张维贤委婉说出这些实情,朱由检顿时明白了,还是这些勋贵在大明活得太自在。</p>

他们如果没有世袭爵位、或者像宗室藩王一样被圈在一座小城里,估计就想要去海外开藩了。</p>

但是这些勋贵云集在大明最繁华的两京,他们当然不愿离开这个安乐窝,前往海外蛮荒之地。</p>

即使朱由检许诺他们可以有半年时间回京,这些人也根本不想出去。</p>

这种事情,一时半会儿无解,朱由检也没办法动他们,把他们逼向对立面。</p>

只有等以后掌握的军队多了,让自己册封的功臣掌握京营,他才敢对这些腐朽勋贵下手,逼他们迁往海外。</p>

至于现在,朱由检只能意兴阑珊地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