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对勋贵的征税(2 / 2)

“不管怎么样,税是一定要交的,不然朕没办法向文官大户征税。”</p>

“如果有哪一家勋贵不愿交,可以让他们站出来,朕会给他们百倍置换海外封地,而且十年免税。”</p>try{ggauto();} catch(ex){}

又继续收买张维贤:</p>

“张卿想要在大明周边世镇,朕是可以答应的。”</p>

“甚至可以再进一步,直接开辟为内藩。”</p>

“当年定兴王没能世镇交趾,让这块汉唐故地又分裂了出去,朕一直深以为憾。”</p>

“张卿如果有心,可以多关注安南那边。”</p>

“莫氏在郑氏逼迫下已经有些顶不住,将来还需要卿家出力。”</p>

这是赤裸裸地许诺,意思是英国公张家可以在安南开藩。相比黔国公在云南世镇,自主权还要更大点。</p>

张维贤知道皇帝让勋贵开藩的决心有多坚定,以后张家多半还要去海外。所以他最谋求的就是这块地方,想要求个世镇。</p>

作为大明周边最好的地方之一,安南被很多想要开藩的宗室和贵族觊觎。靖江王朱亨嘉就曾向皇帝请求,把靖江藩国放在那。只是被皇帝给否了,让他去更南方的占城国。</p>

现在,皇帝把这片地许给了他,张维贤心里很是高兴,向皇帝保证道:</p>

“臣必劝说各家,让他们缴纳赋税。”</p>

“如果还有人不愿,陛下尽可以把他们封出去。”</p>

朱由检满意地点了点头,让这位在勋贵中颇有名望的老臣,去和各家勋贵谈。</p>

英国公也果然不负所望,把勋贵田地交税的事情,成功定了下来――</p>

因为他在临走前,又向皇帝讨了一个政策。那就是超过二百顷的庄田大多是戚臣所有,这些人是皇帝的亲戚,建议挂在皇帝名下作为皇庄交税。</p>

其他勋臣、太监等等,张维贤也建议像戚臣一样,把超过二百顷的庄田,挂在皇帝名下。</p>

这样各家拥有的庄田实际还是没变化,甚至还因为朝廷确定爵田,可以把一部分田地光明正大地转为世业――</p>

就是相比以前,必须向皇帝交赋税。</p>

朱由检为了保障有产税的推行、也为了取得勋贵的支持,同意了这个请求。</p>

把这些人超出数额的庄田,全部挂在自己名下,按照皇庄征税。</p>

只有寺观的庄田,仍旧要严格限制,甚至要征收宗教税。</p>

可以说,文官向勋贵收税的事情,最终在他的庇护下,转变为只能征收宗教税。</p>

这让朱由检很是感慨,感觉自己还是有些堕落了,同时更决心培养自己的功臣,把京中腐朽勋贵赶出去。</p>

至于现在,他还需要联合这些勋贵的力量,对文官大户征税。</p>

――</p>

文官对于这个结果,毫无疑问是不满的。</p>

因为有些人和朱由检猜测的一样,就是打着向勋贵征税的主意,阻碍有产税的推行。</p>

只要勋贵不交税,偷逃赋税被默许,他们就能有样学样,让有产税沦为空文。</p>

没想到皇帝同意了对皇庄征税不说,还想法劝服了勋贵,让他们缴纳赋税。</p>

这让一些文官很不满,有些人鼓动刘宗周,在朝会上讨论爵田时出言道:</p>

“陛下,前唐之时,亲王永业田百顷,郡王五十顷,国公三十五顷,县公二十五顷,侯十二顷,子八顷,男五顷。”</p>

“陛下定伯爵爵田五十顷、侯爵七十五顷,国公多者更是能达到二百五十顷。”</p>

“实在赏赐太甚,恳请降低数额。”</p>

朱由检其实也觉得高,但是勋贵拥有的田地数量,实际还高于这个数。</p>

他如果不将爵田数额定高点,怎么让勋贵继续支持自己、而且同意纳税?</p>

所以面对刘宗周的请求,他说道:</p>

“大明勋贵与国同戚二百余年,为三代以来未有。”</p>

“他们为国效力这么多年,理当拥有更多爵田。”</p>

这个说法,让很多参加朝会的勋贵感动,也让一些人警醒――</p>

夏商周三代之后,确实没有任何一个朝代的贵族,像大明勋贵这样延续二百多年时间。</p>

汉朝就不用说了,曾被汉武帝酎金夺爵不说,还被王莽的新朝拦腰截断。以至于西汉八百多列侯,到光武时只剩下三个。东汉延续不到二百年,更是可以说没有超过二百年的勋贵。</p>

唐朝的爵位能世袭的很少,大多只是降等承袭几代。而且唐朝实行的玄武门继承法,导致政局很混乱,一不小心就会站错队,导致身死族灭。</p>

至于宋朝的爵位,根本就没法提。只能看做是给官员的待遇,完全不像个爵位。</p>

与之相比,大明的勋贵能把爵位传承这么多代,确实堪称异数。</p>

夏商周三代之后,此为绝无仅有之事。</p>

就是为了延续自家富贵,他们也必须支持皇帝,继续与国同戚。</p>

一些对皇帝征税本来还心怀怨怼的勋贵,在想明白这一点后,大多也少了一点怨气,对皇帝表示支持。</p>

他们七嘴八舌地说着祖上的贡献,认为自己有这么多爵田,完全理所当然。</p>

朱由检看着他们的表现,心中哂笑不已。</p>

这些勋贵真的是完全堕落了,只有在涉及自身利益时才关心。</p>

前面设立枢密院完全架空五军都督府,就没见他们怎么反对。</p>

似乎只要五军都督的虚衔能保留,他们就很满意。</p>

却不知勋贵已越来越边缘化,再这样下去迟早会丧失所有权力。</p>

自己让他们去海外开藩,其实是为了给他们的权力重新塑造根基。</p>

没想到这些人还不领情,只想在京城安享富贵。</p>

将来迟早要找其他理由,把这些人一个个赶到海外去。</p>

不知皇帝打算的勋贵,首先迎来的是文官的反击。</p>

在刘宗周出言之后,很多文官壮着胆子发言,他们引经据典地表明勋贵拥有这么多爵田不合理。</p>

并且建议把多余的庄田,从他们手里收回来。</p>

五六十名勋贵,怎么能说得过二百多名常朝官?</p>

他们很快被驳得理屈词穷,甚至有人被揭了老底,指出他们祖上根本没有那么多功勋。</p>

他们中很多人的功勋连紫阁功臣都不如,紫阁功臣的后裔尚且需要海外开藩才能得世爵,这些人也必须迁往海外,才能世袭爵位。</p>

可以说,在朱由检提出海外开藩之后。有些文官已经产生了一样的想法,想用这种方式,把一些称得上朝廷负担的勋贵赶出去。</p></div>